
一 “儀" 搞定多菌培養!
華端生物厭氧微需氧培養系統交出硬核成績單
而華端生物推出的HD-AN系列 智能厭氧微需氧培養系統通過"一器多能"的設計,無需頻繁更換組件即可精準適配不同厭氧、微需氧及兼性厭氧細菌的培養需求。在疾控中心(感謝某疾控中心老師為我們提供了實驗圖片)的實際應用場景中,該系統已成功完成了多類高難度菌株的平板培養,用實打實的成果印證了其強大的兼容性與可靠性。
打破培養壁壘:多菌培養的硬核實踐
空腸彎曲菌(Campylobacter jejuni)為典型的微需氧菌,是引起人類急性腸炎的重要病原菌,初次分離培養時的最適的氣體環境為5%O2、10%CO2和85%N2,氧氣濃度過高或過低,都會影響菌落的正常形成。傳統的產氣袋培養方法往往氧濃度范圍寬泛,無法保證嚴格的微需氧培養條件。
本培養系統則搭載了智能氣體混合模塊,可根據預設參數自動配比氣體濃度。在培養實驗中,系統將氧氣濃度精準控制在5%±0.1%,二氧化碳濃度維持在10%±0.1%,全程無波動。

疾控中心用戶空腸彎曲菌培養結果實拍圖
培養48小時后,平板上出現了微凸、半透明、濕潤、不溶血的密集細小菌落——這正是空腸彎曲菌的特征性表現。
腦膜炎奈瑟菌(Neisseria meningitidis)是引起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致病菌,最適培養溫度為35~37℃,需含5%~10% CO?。因標本采集時機不當、鑒定技術要求高、細菌離體后易自溶等因素,在臨床實驗室中,很少分離得到腦膜炎奈瑟菌。

疾控中心用戶腦膜炎奈瑟菌培養結果實拍圖
在此次培養實驗中,系統為腦膜炎奈瑟菌精準設定了5%的二氧化碳濃度,并快速生成培養環境,有效避免了菌體死亡和自溶。培養24小時后,平板上分離得到了光滑、濕潤、半透明的不溶血、圓形、灰藍色菌落——這與腦膜炎奈瑟菌的標準菌落形態吻合。
肺炎鏈球菌(Streptococcus pneumoniae)是引起社區獲得性肺炎、腦膜炎、中耳炎等疾病的主要致病菌,為兼性厭氧菌,在5%CO?環境中生長更佳且菌落形態更為典型。
在本實例中,實驗人員僅需在操作界面預設兼性厭氧模式,系統便會自動調節氧氣濃度,同時通入 5% 的二氧化碳,為肺炎鏈球菌打造合適的生長環境。無需人工干預,系統即可全程維持參數穩定,實現 “一鍵設置、精準控制"。


疾控中心用戶肺炎鏈球菌培養結果實拍圖
培養初期,平板上出現了灰色且扁平的菌落,表面濕潤并呈現半透明狀,同時伴隨著草綠色的溶血環。經過24小時的培養后,大部分菌落的中央會逐漸凹陷,形成類似臍窩的形態。此外,部分肺炎鏈球菌能夠形成類似油滴狀的黏液型菌落。此次培養不僅證明了系統對兼性厭氧菌株的適配能力,更體現了其操作便捷、靈活高效的優勢,為臨床實驗室節省了設備成本與操作時間。
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(Burkholderia gladioli)是一種需氧、運動、不發酵的革蘭氏陰性桿菌,廣泛存在于自然環境(土壤、水源等)、食品(酵米面、銀耳等)中,在兼性厭氧環境中易產生高濃度的耐高溫致病毒素——米酵菌酸,該代謝產物導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在我國時有發生,因此在食品界是一種被廣泛關注的細菌。
其在常規培養箱中雖可生長,但環境參數的波動可能影響其生長狀態與實驗一致性。本實例中采用HD-AN系列智能厭氧微需氧培養系統,以提供細菌生長所需氣體環境,實現了對培養條件(28℃好氧培養)的穩定維持,為菌株提供了理想且一致的生長環境,有效提升了實驗的可重復性與結果可靠性。

疾控中心用戶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培養結果實拍圖
從最終的平板培養結果來看,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在培養48h后,表面光滑濕潤,形成乳白色混濁環,斜射光下可見菌落及周圍培養基表面呈虹彩現象,符合唐菖蒲菌的典型形態特征。
產品亮點:“多功能"背后的技術支撐
HD-AN系列 智能厭氧/微需氧培養系統

HD-AN系列智能厭氧/微需氧培養系統適用于厭氧菌、微需氧菌和細胞培養等;系統通過真空置換抽排原理,精確控制氣體壓力的變化,從而達到控制培養罐氣體環境的目的。可提供更智能、精確、快捷和低成本的培養方式,方便檢測、科研和生產使用。
*
智能環境調控
本系統搭載高精度傳感器與自動控氧系統,可根據不同菌種需求,預設厭氧、微需氧、彎曲菌等多種核心培養模式,支持一鍵啟動,整個環境生成過程自動完成,無需人工干預;
可任意設置氧濃度(0%-18%),滿足科研摸索最佳培養條件的需求;
同時,系統可快速生成培養環境,大幅縮短等待時間:最快達到微需氧條件小于70秒,最快達到厭氧環境小于150秒

多模式可選,一鍵啟動
*
高效兼容設計
HD-AN系列智能厭氧/微需氧培養系統兼具“大容量承載 + 靈活適配" 的雙重優勢,解決傳統培養設備 “一菌一儀" 的局限。
系統配備大容量培養罐,并搭配分區獨立控制技術,能同時放入多組不同菌種的培養平板,有豐富的培養罐選擇,實現對各類培養載體的全面適配——提供8種培養罐可選,涵蓋適合放置 6 個、12 個、24 個、36 個常規培養皿的型號,也包含彎曲菌專用雙孔培養皿的適配罐,還能兼容酶標板、96 孔板等微生物鑒定專用載體的培養罐,以及可放置 10 只培養袋的志賀氏菌專用培養罐。

高配置——多種培養罐可選
這種設計既避免了多臺設備占用實驗室空間的問題,又無需人工頻繁切換操作,大幅節省了多菌種培養的整體時間。
*
穩定可靠保障
本系統從 “狀態監測" 到 “數據追溯" 構建了全流程保障機制。
過程監控
系統配置無線氧濃度實時監測系統,用于厭氧和微氧微生物、細胞等培養時的氧濃度、二氧化碳濃度、溫度、濕度等的實時監測,確保培養環境符合實驗要求。
超出濃度范圍機器自動報警提醒,幫助實驗人員及時察覺設備狀態變化,避免因操作失誤或故障未及時處理導致的培養風險。
傳感器外形小巧(≤82*40*19mm),使用場景靈活,可置于絕大部分培養容器內。

HD-AO系列 無線氧濃度實時監測系統
數據管理
系統內置打印模塊,培養程序結束后可直接存儲并打印關鍵數據,無需額外連接電腦,且支持按需設置打印信息。既能滿足實驗數據追溯的規范要求,也為后續實驗重復性驗證提供清晰依據。

這些設計共同確保培養過程全程可控,大幅減少因環境波動、操作失誤導致的培養失敗,顯著提升實驗重復性與成功率,為科研與臨床檢測提供穩定的技術支撐。
場景延伸:從臨床診斷到公共衛生的
多方位賦能
在臨床診療中,幽門螺桿菌、脆弱擬桿菌、空腸彎曲菌等厭氧及微需氧菌的培養,常因環境要求高,難達 “提陽性率、減漏檢、縮周期" 的需求。
HD-AN系列智能厭氧/微需氧培養系統,通過穩定的培養環境調控功能,解決傳統培養痛點,還能高效處理樣本、縮短檢測耗時。目前全國超百家醫療機構用它突破難培養菌檢測難題。

食品藥品生產企業的研發、生產和質檢環節都會用到厭氧菌檢測,如乳酸菌、空腸彎曲菌、肉毒梭菌等。
HD-AN系列智能厭氧/微需氧培養系統可以提供企業所需的高效、低成本、多功能的解決方案,助力企業高效完成研發、質檢,降低成本,保障產品安全合規。

過去因厭氧微需氧菌培養技術匱乏,高校對這類菌的研究遠落后于好氧菌。HD-AN系列智能厭氧/微需氧培養系統正為科研提供更靈活的技術支持,助力突破傳統培養的限制。
無論是腸道微生態、益生菌研究,還是發酵工業菌種、生物降解探索,都能通過靈活調控環境,助力科研人員突破厭氧菌分純培養的技術瓶頸,開拓更多研究方向。

在疾控中心與公共衛生機構的工作中,對致病菌的監測、溯源與應急處置,是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環節。本系統可高效培養多種目標菌株,為公共衛生事件的快速響應提供有力支持。
在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中,疾控人員需要從可疑食品與患者樣本中快速分離培養致病菌,該系統的快速環境建立能力與高效培養效率,可幫助疾控人員在最短時間內確定病原,助力疾控人員開展菌株分型與流行趨勢分析。

以技術創新,重新定義微生物培養方式
HD-AN系列智能厭氧/微需氧培養系統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培養,證明了其 “一器多能" 的硬核實力。它不僅打破了傳統培養設備 “一菌一儀" 的局限,更以精準的環境控制、高效的兼容設計、穩定的可靠保障,為微生物實驗室帶來了 “降本增效" 的全新解決方案。
未來,隨著微生物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與臨床診斷需求的持續升級,對培養設備的要求將更加嚴苛。本系統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驅動,不斷優化性能、拓展應用場景,為臨床診斷、科研探索、公共衛生等領域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持,成為實驗室人員手中的 “得力助手",為守護人類健康貢獻力量。
參考資料(向上滑動)
[1] 陳愛地.培養出腦膜炎奈瑟菌 不一定就是膜炎,保定市第一醫院檢驗科,2023.12.12.
[2] 王進.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[M]. 2007:178-179.
[3] 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. 實驗動物那些事兒公眾號, 2025.03.11.
[4] 注意!它就在我們身邊——你不了解的“致命殺手". 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, 2020.11.14

微信公眾號

移動端瀏覽